装配式工程师是指从事装配式建筑的规划设计、构件生产、物流配送、装配建造、装饰装修施工等全产业链装配建造体系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0年02月10日,国家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印发了《关于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的通知》(通信人才【2020】12号),这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制度的建立,该文件明确将推动提高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技能水平。
为什么要学装配式
国家猛推
“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指出,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企业重视
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 包括行业管理人才、企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 2025年达到1000万人。
未来大势
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抢先试点
山东、河南、湖南、浙江、青海等多个省市地区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开展试点工作,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多样化班型 满足不同需求
A variety of classes
班型 | 教学内容
| 配套资料
| 服务说明
|
装配式工程师(初级) | 《基础知识》、《建筑施工》
| 科目讲义、考前模拟、装配式工程师指南、知识点配套练习题、装配式章节知识点汇总
| 1.协助指导学员报名; 2.考试模拟题免费训练; 3.两期考试服务。一期考试不过,下一期免学费重读,或两期考试不过,扣除一定教学费用,其余全退。
|
装配式工程师(中级)
| 《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建筑施工》
|
装配式工程师(高级)
| 《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案例应用》
|
BIM培训心得与体会
许多人可能觉得「信息正确性」没什么,小心一点就可以了。但只要是人工操作,就永远无法避免疏漏。我始终相信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信息从一而终的正确性很有高的价值。设计冲突、图面错误、预算漏估等问题,都消耗设计者许多能量在解决问题上。如果提供给业主的设计信息、成本估算一开始掌握得正确,可避免后段无止尽的修改与变更,省下时间也就等同争取更多的机会成本,将公司营运导入良性循环。
一、主张BIM未成熟不是一个全然正确的观念,试就以下原因说明:
1.欧美国家已经出现好多个以BIM技术完成的工程,皆已出版成册。例如:位于芬兰的HELSINKIMUSICCENTER、爱尔兰的AVIVASTADIUM、及邻国新加坡的电子审查系统。只是国内的作业方式仍属传统,尝试新作业模式的意愿与能力不高。
2.软件操作人员雇用门坎很高,需要长期培养操作人员,其人员对于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作业流程需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为因应未来趋势,我们认为必须及早准备。否则未来临时雇用操作人员,恐怕流于「软件的操作」而非「作业模式的整合」,无法真正融入公司作业模式。
二、BIM系统比较适合咨询公司及大型工程用,建筑师事务所需要使用吗?
既使是咨询公司使用BIM系统,所见案例也多运用在车站、商业办公楼、住宅等建筑工程,并非桥梁道路之土木工程,此足以证明建筑工程对于BIM系统有一定程度的需求。我认为有志往大型建筑发展的企业团队们,皆必须提早做好准备,以因应未来的专业需求。
三、BIM到底比传统作业快多少?
很难用绝对的答案去解释,因作业速度观乎两要件:(1)人为熟练度(2)软件便利性。两者是相对的概念,难以单就速度去说明软件的价值。此外,速度并非BIM系统唯一的考虑与优势,需综合考虑信息的准确性、设计过程的自动运算,及取代人工操作等因素所带来的整体价值。BIM工具像一把好剑,需要配上好的武者,将之潜能发挥。若专业知识不足,软件再怎么快也是无劳;相对的,BIM为设计者省下的时间,也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带来的无形损耗。
四、使用BIM的人只专注于技术,忽略设计创意?
个人认为这并非正确。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创意与美学的构思阶段,恐怕仅占整体作业量10%,多数的时间接用来处理繁琐的工作。如能省下这些繁琐的时间,把恼人的整合作业交给计算机,便可争取更多时间在创意美学上,最终结果亦能反映设计质量。著名的国际型事务所ZahaHadid及SOM,皆顺利的运用BIM工具完成项目,并未限制设计的创意。
五、使用Revit/Microstation建模就是会BIM技术?
我认为谈BIM系统不能狭义的指Revit或Microstation软件,而是藉由多种软件整合运用达到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观念与作为。BIM不只在于软件的运用,也是设计工作者对于整套作业流程、管理制度、公司体质的改善。想要运用BIM系统的同业人员们,切勿以为只要购买软件,找员工学习便能成功导入,过程中还需要整个公司作业流程、管理制度、咨询团队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BIM系统的展望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用一般作业方式,也没慢多少?」但现代高度竞争的环境,每一个微小差异的累积,是争取长期优势的基础。科技的发展从未回头,人们将亦步亦趋的往前突破,发展只是速度的问题。我常比喻人们收听音乐早期是用卡带、录音带,到CD、MP3,到目前最新的智能型手机APP。早年CD业者也用「知识产权」、「音乐人生存权」等议题强力阻挠,结果都阻挡不了科技的发展,因人们永远有期待工具更好、更快、更方便的欲望,我们应该正视这项因素的存在。好了,关于BIM培训心得与体会笔者就与各位聊这么多,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