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通过设计、施工完成之后,后期的运维占了建筑物寿命的90%以上的时间。我国目前的运维模式还基本处于2D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到具体实施都较为落后。而随着BIM的诞生以及其对建筑生命周期全阶段管理概念的提出,其在运维阶段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正在被逐步应用。今天咱们就探讨一下基于BIM的运维可以改善哪些问题。
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属运营维护阶段所占时间最长,在日益进步的科技发展的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办公大楼的林立,设施维护作业备受关注,因此运营维护成为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传统设施维护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 FM)大多使用2D图说及纸本表格进行现场维护管理作业,维护人员填好的设施窗体交由内业进行电子建文件作业,此管理模式容易发生缺失的情况。维护人员于维修设施时需携带大量图纸窗体至维修现场,若欲查阅维修设施历史信息需非常耗时,且图纸窗体的保存极为不易,容易随着时间而毁损。体系较为庞大复杂的摩天大楼,其维护作业需求较多且作业量较大,此情况下若无做好沟通分配,易发生设施重复检验维修、窗体填写错误、设施找寻困难、内业的信息建文件失误等情形。
工程项目主要通过图表以及信息的传递进行沟通及管理,随着科技以及信息的演变,传统2D图面的沟通管理以及纸本作业模式,已无法负荷日益庞大及复杂化的建筑物与设备。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导入设备维护管理,将能改善上述的各类问题。
藉由BIM模型搭载信息的特点,将运营设备信息与3D可视化模型结合,并使用BIM其3D可视化以及信息化的特色,展现模型以及单一数据库存取特性,改善待维护修缮设备找寻的困难,各设施的基本信息、历史维护信息亦能利用BIM信息模型快速调阅。BIM协作平台能使管理者及维护人员藉由云端信息平台的利用,实时取得大楼设施的维护情形,减少维护人员重复检验的问题,管理者亦能实时指示维护人员,并利用BIM信息模型确切表达其任务与想法,如此能大幅改善传统设施维护管理遭遇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并增加信息的正确性。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对基于BIM的运维可以改善哪些问题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部分的运维单位或者是业主还是采用传统2D模式进行经营与管理,这与国内BIM起步晚,相关标准迟迟未定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不用BIM的理由。尤其是近些年,一些超高、超大、超复杂的项目拔地而起,其后期的运维管理应经不能靠2D来完成了,所以BIM在运维阶段必然有更广阔、更长远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