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BIM发展的太快,当建筑人员刚刚知道BIM的时候,BIM协同已经在广泛应用,不知道你是否是真的喜欢BIM?而整个事态的发展,事实上与建筑业对技术要求的发展也相互吻合。随着以“一切皆数据”为核心的讨论的出现,BIM疲劳开始产生。
错误的挑战
BIM目前的核心是对于BIM政策的遵守,而不是业务/行业的改善,而后者才应该是真正推动BIM的原因。拥有BIM的往往并非企业,而是CAD和设计团队,这是一种倒退。因此,力图融合如估算等等更多学科,或汇总行业内更有效信息的努力经常阻碍重重。而且,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责任喜欢“点到为止”,而不会太在意我们做的更多,或是换种方式去做会为后续流程省去多少工作。
在BIM level 2里加入新的技术以及程序的简化,从而实现在文件层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将信息放在数据容器中进行处理和保存,这个容器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件,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模型。模型就是我们交互和处理的单位,而其中很多模型是重复的,指代的是工程项目中不同领域的相同模块。模型只能通过可视的方式进行分享,相关的管理因此变成了一项复杂的体力劳动。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协同,需要不同公司的人员录入信息,这一过程因此变得辛苦又低效,这可能会导致疲劳和挫败感。而且,我们的模拟模型可以做得详尽而值得信任,但到了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案例时,通常要非常努力才能证明它能带来的好处。
BIM商业案例
案例研究显示出了BIM在成本节约上可以达到的效果,其中大部分案例来自客户,他们有更完善的信息,能在过程初期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帮助证明BIM的价值。 我们的分析和经验表明,BIM在商业机会上仍大有可为,切尔西河大桥翻新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切尔西大桥项目中,技术的应用聚焦在了过程的优化上。事实上,有7,900个待管理的任务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从传统方法转换为倚靠技术进行管理的数字工作流程就变得顺理成章。最后,该项目节约了相当于9%的项目成本,投资回报率达到了软件和配置成本的30倍,做到这些后,为什么用BIM,或更准确地说,为什么要数字化,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考虑到交付的记录能够证明整个过程,并且可以在数据层轻松地进行分析,这意味着交付的成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BIM Level 2。
现在我们有一份详细的清单,列出了基于BIM的数字世界能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考虑到人们出于本能,都希望能让我们的业务更进一步,而并不是简单地得到执行的结果,不断地提高和证明执行的好处,会帮助降低这种厌烦感。
技术应该让BIM相关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能轻松得到更好的结果,而无需管它是BIM还是GIS,垂直的还是水平的,一个单元还是很多单元。它的核心应该是一个相联通的数字化世界,我们能更快得进入这个世界,而且其中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想要的更加丰富更加详细的信息。如果这样的话,疲劳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