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今年来随着BIM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难免会产生疑问,BIM既然可以涵盖工程量计算和造价指标,可以很快的完成造价工作,那么,造价工程师还会有存在的意义吗?
确实,BIM在国内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应用试点、落地项目、扶持政策频出,造价工程师的担心不无道理。今天就来讨论造价工程师在BI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的背景下,该如何面对未来?
既然是和BIM做对比,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BIM的应用。相比国内,国外的BIM实践更早更成熟,所以参照国外的企业,很容易产生直观的对比。国外的造价控制人员是工料测量师,被业主称为“费用经理”,他们的工作在于全过程的造价控制。相比于国内造价人员,工作覆盖更全面一些。国内的造价工程师目前主要是算量等工作,很少涉及全过程成本控制。所以,造价工程师的未来到底如何,还要从国内的工程造价行业具体情况来分析。
一、不得不承认BIM有很多优势,但是要在国内普及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具体到实际工程中,一个软件远远不如一个造价工程师能办的事情多。国内的工程造价,不仅是经济账,也是心理战。造价工作不仅仅局限于造价本身,更是涉及到工程各方的沟通,一名优秀的造价工程师甚至可以改变全局控制。造价规范与工程效益的同步协调,涉及种种微妙的利害权衡。
二、很多造价软件实质是工程经验的数据化,实际的工程实践有很多不是BIM模型所能实现的。造价工程师对于工程进度和精度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同一工程会产生不同的造价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所以,无论一个软件有多优秀,都要精通最基本的造价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不管是作为平台还是作为工具,BIM的应用者对BIM的应用有不同期待。现阶段BIM还很难实现这种不同的需求,涉及的BIM模型也是种类繁多,谁才能选择并控制这些模型呢?必然是既懂得与人沟通,又懂得与工程语言、计算程序沟通的造价工程师!
综上,伴随新技术出现,造价工程师依然会在工程造价行业扮演重要的角色,不断充电的造价工程师将更会得到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