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费根据所报名的班级不同,价格从一千到三千元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对于教师资格证你是否有这些问题
1考个教师资格证大概要多少钱?
2教师资格证是每个人都可以考吗 ?
3报考教师资格证书都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资格证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方法
1、基础知识轮,30小时,15天。通读教材,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慢慢联想知识点,将它们串起来。
2、做题攻坚轮,30小时,15天。重要考点多背背、做真题的作用是攻克你在前一轮遇到的难题,直接加深你对知识点的印象。边做题,边记录错题以及错题相关的知识点。
3、错题巩固轮,20小时,10天。根据个人备考经验来看,到这一轮,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错题,这个时候就是查缺补漏,巩固重要知识点了。
4、模拟冲刺轮,20小时,10天。经过前三轮的复习,相信对笔试整体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妥妥的了,这一轮针对资料里的历年真题,模拟考试场景计时做题,熟悉考试的感觉。
这些福利,令教师岗成为择业热门行业宠儿
完成2021年小目标,我们为您量身打造专属方案
| | | |
我学习能力差 学习很吃力 教材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 | 我自觉性差 管不住自己 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一会书就犯困。 | 我非师范生 基础知识薄弱 对教材和考试一知半解,盲目备考。 | 我急需证书 考试没把握 想早点拿证考编制,担心出现意外。 |
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分析——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考情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尤其是针对于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内容及所带来的影响是常考的部分,主要包含董仲舒提出的针对中央集权需要、针对加强君权需要、针对土地兼并现实、针对为人处世标准等措施。这部分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材料型单选题,故将此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备考。
二、知识呈现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汉武帝时期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二)政府肯定推广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3.教育方面: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授官,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三)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仁”“仁政”“以德治民”等观点,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三、知识巩固
1.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学生,你使用的教材应该是( )。
A.墨家著作 B.儒家著作 C.道家著作 D.法家著作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建立太学,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所以答案选择B。
2.朱维铮认为:“独尊儒术”,其实是自称“明于《春秋》”的董仲舒一派儒生,假借伸张孔子作《春秋》的“微言大义”,迎合君主一体化的取向,与权力运作相配合,也就是“通经致用”。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
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 B.开创经世致用思想
C.适应专制集权需要 D.导致君权至高无上
【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与权力运作相配合”等信息可知“独尊儒术”是适应专制集权需要的,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独尊儒术”是先秦孔孟之道的继承和发展而非背离先秦孔孟之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世致用思想是直到后来的明清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导致君权至高无上的是皇帝制度而非独尊儒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中说:“整个汉时乃至于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从上述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未真正实现 B.儒家学派的实际作用就是它的象征意义
C.历代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对儒术并不重视 D.汉代以后独尊儒术为实,儒法结合是虚
【答案】A。解析:根据“整个汉时乃至于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可知,汉朝并没有真正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正确;根据“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可知,B项错误;C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可知,独尊儒术并未真正实现,排除D。
4.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他将《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治乱兴衰。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下列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制约了君主的肆意妄为
③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③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论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故①②正确。董仲舒的理论没有推动道教的发展,“天人感应”理论不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故正确答案为A项。
5.《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 )。
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
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
【答案】B。解析:从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在天象有异的情况下能够反躬自省,注意问民疾苦,反映出天人感应理论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故答案为B项。从材料来看,是宣帝诏书体现出天人感应思想,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汉书》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后世研究存在重要价值,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