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费根据所报名的班级不同,价格从一千到三千元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对于教师资格证你是否有这些问题
1考个教师资格证大概要多少钱?
2教师资格证是每个人都可以考吗 ?
3报考教师资格证书都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资格证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方法
1、基础知识轮,30小时,15天。通读教材,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慢慢联想知识点,将它们串起来。
2、做题攻坚轮,30小时,15天。重要考点多背背、做真题的作用是攻克你在前一轮遇到的难题,直接加深你对知识点的印象。边做题,边记录错题以及错题相关的知识点。
3、错题巩固轮,20小时,10天。根据个人备考经验来看,到这一轮,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错题,这个时候就是查缺补漏,巩固重要知识点了。
4、模拟冲刺轮,20小时,10天。经过前三轮的复习,相信对笔试整体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妥妥的了,这一轮针对资料里的历年真题,模拟考试场景计时做题,熟悉考试的感觉。
这些福利,令教师岗成为择业热门行业宠儿
完成2021年小目标,我们为您量身打造专属方案
| | | |
我学习能力差 学习很吃力 教材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 | 我自觉性差 管不住自己 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一会书就犯困。 | 我非师范生 基础知识薄弱 对教材和考试一知半解,盲目备考。 | 我急需证书 考试没把握 想早点拿证考编制,担心出现意外。 |
教师资格考试议论文写作—建立“自己”的“论据库”
你参加过教资考试么,你可知道议论文的写作在历年的教师资格语文的考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写好议论文呢,论据是必不可少的。
议论文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即事例,即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因此,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要人们接受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出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但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常常为论据太少而发愁,“论据用时方恨少”,而且在考场上临时搜肠刮肚,大海捞针,既耗时间又成效甚小。
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多阅读,扩大视野,才能在考场的议论文中信手拈来丰富的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于是,也就有《论据大全》之类的书籍的出现。但我们一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阅读,二则那些大部头的《论据大全》由于一味追求“大而全”,事例太多又太零碎,只能作为一种工具书的性质存在,真正在同学们考场作文时用处不大。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要望着浩如烟海的论据发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就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论据的效率问题了,要使论据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就要学会运用论据的技巧。
比如诸葛亮的事例可以用于很多主题:
诸葛亮少有大志,自比管仲、乐毅,可证理想与自信;躬耕陇亩,以待天时,可证等待与准备;三顾茅庐,可证人才之重要;隆中应对,可证战略之眼光;舌战群儒,可证学识与口才之重要古今一样;联吴抗曹,可证团结与互助之必要自古皆然;赤壁大战巧借东风,可证知识广博之必要;治理蜀国宽严结合,可证明察时势之必然;刘备白帝托孤,孔明独撑大局。读出师表,不哭可谓不忠,可证忠诚与执着;诵诫子书,不悟可谓不智,可证教育与修身;七擒七纵,平定南疆,可证攻心为上、心诚则灵;错失街亭,泪斩马谡,可证法不容情、慎选人才;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证为理想奋斗之悲壮,亦可反证量力而行之必要;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德风尚,千古流芳,可证者实多,只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个诸葛亮的生平事例就可以用来证明十几个主题,你只要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就几乎可以“通吃”考场作文了。
因此,其实同学们是用不着“记住”那么多的论据的,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特色的“论据库”。这个“论据库”的事例不必太多,只要够用、会用就行了。
属于你自己的“论据库”的作用一是在论证某一问题时“有话说”,再就是“能快说”——我们决不允许在考场上耽误浪费时间。
所谓“能快说”是指在时间紧迫、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不要像没有训练之前那种“大海捞针”“漫天撒网”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去找事例的方式,而是能把思维迅速指向你的“论据库”,先用上这些论据再说。这样就能大大地节省你最为宝贵的考场时间,而得分功效又好得很。何乐而不为呢?
那我们怎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论据库”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道,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中外,事例众多,我要选取哪些事例呢?或者问,弱水三千,我取哪一瓢饮呢?
此处选择有几个原则。
一曰典型性原则。也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例,大家都知道的事例。同学们在考场作文时,常常由于事例不多,只得“以举牛顿、鲁迅、爱迪生的例子为主”。现在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话题,至少是大多数的话题,都能“以举牛顿、鲁迅、爱迪生的例子为主”。牛顿、鲁迅、爱迪生这些人物,他们有无数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我们想要论证的观点。虽然这些故事有点老套,但同学们比较熟悉,而且对于论证一般的观点还是足够了,所以颇受同学们的欢迎,特别是在紧张激烈的考场上,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故事时,这些虽然老套的故事还是能够救你“一命”的,因此,这些“老套”的故事你也是要准备的。
这些例子大家不要觉得“老套”,要知道,之所以“老套”,是因为有生命力,是因为有说服力,所以这些例子一定是要常备的,可以拿来救急的。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奇胜是建立在正合的基础上的,没有正合也就没有了奇胜。因此,你不要怕别人说你的论据老套,能证明观点就是有用的,就是合适的。评卷老师虽然有点典型论据的审美疲倦,但也无话可说,因你的论据中规中矩,他当然没有给你扣分的理由。
当然,“以正合”的目的是为了“以奇胜”,选取事例应该尽量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感动中国”被写多了,一泛滥就成灾,而且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同版本,让老师无法感动。太大众化的人物事迹被大量引用往往造成老师的审美疲劳。试想,考生一落笔便是天下皆知的那几位人物,李白苏轼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这会让阅卷无数的老师头皮发麻,感动和感染的效应便荡然无存。
所以你还得准备一些“人无我有”的“奇”的例子。这里的“奇”,不是指事例的奇怪,而是指不太常见,但是你在某个领域比较熟悉的事例。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原则。
二曰个性化原则。也就是你最为熟悉的事例,这些你熟悉的事例并不一定就是典型的事例,也许不常见,但是由于你熟悉这一领域,就可以拿来使用。人无我有独具匠心,评卷老师看起来也就不会只看见几个常见的事例而出现审美疲劳了。
比如,一些学生对美术史感兴趣,什么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什么梵高毕加索,什么齐白石徐悲鸿,都比较熟悉,这些人物有着无数的故事,这些故事当然可以论证无数的观点了。而且这些事例又与一般同学所知的事例有所不同,所以就会显得既有说服力,又有新颖性,避开了所谓的“老套”,评卷老师看起来既不会有审美疲劳,而且还会觉得你知识渊博,能够涉猎各类知识。
“个性化原则”还包括“自身事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当然是最“个性化”的。之所以提出要有“自身事例”是因为现在很多作文都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所以你也是要有所准备的。
这样,我们把“自己的论据库”分为四大类:个人事例、集体事例、国家民族事例和自身事例。在此基础上,又单立个性化事例和反面事例两类。下面我们分别讲解相关内容和理由。